茶籽堂專訪:苦茶油復興之路 實現永續共榮的台灣

茶籽堂專訪:苦茶油復興之路 實現永續共榮的台灣

茶籽堂專訪:苦茶油復興之路 實現永續共榮的台灣
文|蔡宜珊  2018 6月號
 
這次我們拜訪了客戶同時也是B型企業好友的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小木),前一天才參與大型演講的他,聲音略帶沙啞,但依舊不減他幽默風趣的「木」式風格,開心的與我們話家常。而說起為什麼會認識小木,身為好友的張宏尉會計師說,幾年前參與了一場B型企業的宣傳活動,在活動最後,小木直直地舉起手,用厚實且充滿熱情的聲音問:「要怎麼樣才能加入B型企業?」,讓一樣坐在觀眾席的宏尉對他印象深刻,從此,兩人因投入B型企業而結緣,在茶籽堂的苦茶樹復興計畫上少不了嘉威的贊助參與,而在嘉威30周年慶也可以看到小木帶來精彩演說的身影。今年正好小木與宏尉兩人都獲選為台灣B型企業的副理事長,在B型企業的推廣上不遺餘力,是相當好的搭檔。
 
茶籽堂緣起
說到茶籽堂的創立,是由小木的父親開始,原先父親從事化工產業,做印刷化學洗劑起家,兩岸開放之後,印刷廠紛紛遷移對岸,因此印刷洗劑在台灣已是大家眼中的夕陽產業,父親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可以轉行的機會。
 
2003年,父親因為大腿骨折在家休養,期間就幫飽受富貴手所苦的太太,用苦茶粉做出溫和的天然洗潔液,多做的就分給街坊鄰居,沒想到鄰居紛紛回饋洗潔液不傷手又好用,有生意頭腦的父親,看到了天然洗潔液的商機。
 
而當時21歲的小木,因荒廢課業,被學校退學,於是他回到家裡與爸媽一起重新開始從業務做起,有業務天賦的他,讓洗潔液從社區媽媽開的有機店,漸漸擴大到大型連鎖有機店,數量跟通路一直穩定成長。
 
初嘗萎縮的滋味 挫折接踵而來 
一路順遂的茶籽堂,卻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被丟下震撼彈,有機店紛紛被併購,茶籽堂因為不給對方高一點的毛利率,而被大型連鎖商強迫下架,這讓一直以來相信努力就會成功的小木,遭受很大的挫敗。
 
「為什麼有些品牌可以下架別人,我們卻只能被下架?」他問自己。從製造做起的茶籽堂,對於製成跟配方很清楚,但除了成分,還能給消費者什麼?對於苦茶籽產業、市場狀態,他們一無所知,重新思索茶籽堂的價值後,他決定回到根本,從土地出發,重新了解苦茶籽文化。
 
台灣苦茶文化日益凋零 復興計畫困難重重
沒想到在2014年,台灣爆發了黑心油事件,全台人心惶惶,只要標榜純植物油的油品,全部銷售一空,榨油廠因忙不過來,而不願意榨當初答應茶籽堂的少量台灣苦茶籽,茶籽堂出產第一批台灣苦茶油的計畫被迫順延。
 
對小木來說,沒辦法在計畫中出產台灣籽油是其次,重點是這件事讓他對台灣商人的價值觀有了很大的挫敗,「在我們這個時代都會覺得純天然的油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要摻入假油?」,小木不敢相信企業會為了賺錢去做這樣的事情。
但他沒有因此卻步,這一趟走下來,反而引發他想復興台灣苦茶油的念頭,2014年,茶籽堂成立了農業規劃團隊,和台灣農民契作,保障農民穩定收益之外,也讓他更確定一定要榨出台灣本地,高品質的好油。
 
好的理念的同時也要做出好成績
去年,茶籽堂發起苦茶油復興之路計畫,和團隊南來北往,走遍台灣北中南的土地,從根源開始發掘、紀錄、深耕,為苦茶樹做足了功課,並且發起了群眾募資,讓大眾成為苦茶油復興的一份子,但這條路很長、很遠,一起籌畫的團隊夥伴,過了三年,很多人選擇離開 。
這個發生也讓他反省自己,一定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茶籽堂很有理念,但如果公司沒有成長,員工無法得到更好的生活,就無法支持員工走下去,那麼這一切就是白費,雖然心理挫折,但他重新振作,調整了步調,在未來的每個計劃上,第一個思考實際的經營層面,有沒有辦法帶來相對的產值,讓員工生活變得更有品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用公司的資源來做。
 
挫敗是為了帶你去下個階段
這條路上,茶籽堂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不計其數,但他深知,每個挫敗都是為了帶他去下個階段,直到今年,越來越多人知道苦茶油復興計畫,熱心的告訴他們哪裡有天然的原料可以收購,台灣苦茶油慢慢做出了成績,只要苦茶油出產,上市沒多久就會被搶購一空。
 
「茶籽堂看比較遠,事情都急不得,這條路真的是很辛苦,走了很久,不過也因為這個產業原來不好,所以有機會輪到我們把它的價值拉出來。」小木欣慰的說。
 
回到一千年前的純粹,就是茶籽堂想做的事情
「如果回到一千年前,我們怎麼跟土地共存?這就是茶籽堂的理念。」小木帶著我們想像原始的生活,想要吃什麼就自己種,沒有化學肥料時,你會如何去照顧農作?如果種出來的產量多,就知道不要再種,如果種太多就分享出去,所有東西都是共生、共榮的。
 
「早期曾有同事問我,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麼,我當時心想,我怎麼知道?以前我只知道這件事情該做,一直到現在才知道我為什麼而做,很多時候是邊做邊改,慢慢才能找到品牌真正的信念跟精神」。
 
茶籽堂走到現在,越來越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持續學習進步,小木談起最近接觸國外循環經濟的概念,所有生產出來的東西都可以被下一步運用,不會被浪費,這讓他重新思考包裝的意義,並把概念運用到後續的新產品上,讓所有製造、包裝都可以被永續利用,「我希望能以台灣為本體,創造出這樣的環境,我覺得台灣未來就走這種路線!」小木堅定的說。
 
企業賺錢之後,有沒有回過頭替生產者創造價值?
小木認為,能創造多贏的企業就是最好的企業,他也感嘆現在的企業,雖擅長發展製造價值與行銷價值,創造出大的獲利,但是卻沒有回過頭來照顧源頭的生產價值。
 
「為什麼企業不能創造出一個,尾端有製造、行銷價值,但是我回過頭去照顧源頭,協助作物、社區的價值發展出來,兩邊共榮,創造出一隻很美麗的BUTTERFLY(蝴蝶),兩邊共好,這個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會變的更有意義。」
 
給創二代的建議?「肯定父母的經歷 讓他們放心」
「不要浪費父母親打下來的天下,珍惜他們留給你的東西,不低估他們把公司從無到有的智慧與經歷,很多時候是我們還沒有體會,公司未來還是會遇到人跟治理的問題,他們都看的比你多、走的比你遠,為什麼要用我們新學的東西去否定他們?你越否定,他們就會越阻攔你,很多二代都想走出自己的路,但其實從父母留下來的去開創出新的一片天,這也是開創,從他們的經驗學習,路就會走得比較快,這是我的經驗。
 
我的父母一開始也不支持我去做很多事,他們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比較容易恐懼,比如說買一台機器,父母可以馬上看到他的產值,但花錢做設計跟包裝,他們看不到這背後的價值,所以他們一定會緊張,在這個時候去安撫他們的緊張,做一個完整的報告讓他們放心,就是我們的責任。」
 
穀倉裝滿後 要為更多人蓋穀倉
對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出現的小木來說,即便認識許多政商名流,但名利從來不是他認為重要的事情,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他想引發的善念有沒有辦法擴散出去?「我要走的那天,只要我看到這塊土地變的很好,很多人是往善的方向走,那就夠了!」
 
「如果說財富是一個家的穀倉,從前在父母那代,穀倉大多是空的,甚至還要去向別人借,所以父母的夢想就是要有自己的穀倉,有能力還要多蓋幾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安全感,也是他們認為自身的價值,但我們這代已經有父母建造下來的穀倉,衣食無虞,因此幫別人蓋穀倉比把自己的穀倉蓋大還重要,這就是台灣有在進步的地方。」
 
台灣不是鬼島 由我們讓它變得更好
「很多人不看好台灣的未來,因為他們是用GDP去評斷好與不好,用大國的思維在思考台灣這個小地方,但你認為全世界的大國他們過得快樂嗎?對我來講,我們應該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開心的生活,把生活過得有質感,把台灣這片土地變得很乾淨、樂活,那就夠了!
 
台灣不是鬼島,台灣是一個好地方,當我們帶越來越多人去美好的地方,他們對於土地認同度很高,相對會想去改變這塊土地,最後就會達到我理想中的世界,以後其他國家想到台灣,都會說台灣很棒、風景跟人都很美,大家開心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這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了!」
 
 
採訪後記
在和小木聊天的過程中,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木這麼想為土地付出,他說:「因為他很深刻的感覺到土地給他的支持,是一股很大的支持!土地對我來說就像母親,很多人在保護她,我也是戰士的其中一員,一起去護持這個土地。」,看著小木在訪談的過程中說著土地的美好,讓我回想起幾年前參加小木辦在新竹尖石的深山婚禮,我們從開車入山、小巴士來回接駁,最後徒步走入,最快也要換三次交通工具才能到達,更別說場地布置、音響、餐點準備的困難度,為什麼他要這麼堅持?看到眼前的美景讓我了解了原因,層層疊疊的山巒,自在雪白的浮雲,耳朵聽著大自然的天籟,身體享受芬多精的洗滌,我得了心靈的寧靜與快樂,或許這就是小木想讓更多人回到土地的原因吧,他帶我們想起了土地的美,也和土地製造了新的美好記憶,至今回想起仍記憶猶新。
 
很感恩能聽到小木分享這一路如此辛苦又深刻故事,在場的我們都被他滿滿的正能量帶動著,聽著茶籽堂的實踐,我們相信他一定會繼續把這樣的善念散播出去,讓更多人一起來護持台灣,保有台灣最美麗純粹的樣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