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欣穎 2018年12月號
月刊小組這次來到位於宜蘭田野間的建築物-掌上明珠,剛進入園區就能感受到別具禪意的空間環境,古色古香的藝品家具,讓人覺得非常舒適。
吳董與董娘熱情的帶著大家到藝術館、鳥園與茶室等園區各處參觀,最後到餐廳準備用餐。進到餐廳內便發現,無論裝潢擺飾,還是員工分享的書法菜單與花藝等細節,無一不感受到掌上明珠的用心。
我們不禁好奇,吳董如何同時兼顧行業特性迥異的威貫工業與掌上明珠,於是詢問起吳董的故事。
不甘於貧窮立下創業夢
吳董出生於宜蘭,家裡以務農為主,當時家境窮困,父親體弱多病,他又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五個弟妹,所以吳董小學畢業後就沒有辦法繼續讀書,只能跟著父親一起務農。
有一次吳董跟父親一起做農務時,因為吳董的父親個子瘦小,人家就笑他的父親說:「你不要做輸你弟弟喔。」明明知道吳董是兒子還戲弄他父親,這件事在吳董的心裡扎了一針,所以就立誓:「我有一天一定要給人看有(台語)。」
於是吳董15歲就獨身離鄉背井到台北打拼,要去台北前根本不知道工作在哪裡,而且又沒有親戚可以依靠,工作之餘時常思念故鄉的一切。但吳董告訴自己不能輸,而且一定要出人頭地,才能光宗耀祖,於是到處打工,把吃苦當吃補。
鐵工廠見證產業發展與外移 決心留台發展深耕故鄉
民國57年吳董進入黑手鐵工的行業,心裡一直有著創業賺錢的目標,於是民國64年跟別人借了三萬五千元開始創業。
一開始公司經營是以傳統的精密金屬模具為主,大約民國70年,電子業崛起,海外的科技人員、技術人員來新竹科學園區設計半導體,產業才逐漸轉型。
經過這幾十年,很多廠商移到大陸去發展。吳董也考慮過,但幾次的考察下來,發現在大陸發展,除了要恪守本分、控制財務,還要能夠因應當地的共產政策,並不容易,於是決定留在台灣發展,深耕故鄉。
因緣際會製造業跨足餐飲服務業
既然選擇留在台灣,一直思念故鄉的吳董便決定把工廠移回自己的家鄉-宜蘭,但一直從事製造業的吳董,怎麼會想到以產業別相差許多的餐飲服務業為副業呢?
原來,吳董的弟弟是廚師,兩個妹妹也是嫁給廚師,吳董一直希望回到宜蘭後,有機會把家人集合起來,發揮大家的專業,結果好事多磨,一波三折。雖然無法與弟弟、妹妹合作,但吳董仍想打造夢想園地,於是不斷思考與計畫,終於在從小生長的地方築起他的理想。
園區所在地原本是一片稻田,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一點一點地慢慢與地主收購;又因為法令變更,很多的條件也隨之不同,經歷諸多繁瑣的行政程序才完成現在的建築主體。
回想起當初會買下園區前面的四百多坪大草皮,董娘說是因為原本園區的大門在轉彎處,剛開幕的時候就有公車撞到學生,所以他們在安全的考量下,堅持把前面的草皮買下來,把大門遷移至安全處,蓋了七十幾個印章,才成為現在近六千坪的園區。
掌上明珠的由來
掌上明珠在建構的時候,請來一位藝術總監,他對美這件事很用心,名字也是他幫忙發想的。後來孕育了四個核心價值:「孕生明珠,明珠在握,送君明珠,還君明珠。」掌上明珠從購買土地到現在超過十五年,花了很長的時間孕生之後才明珠在握;開幕至今皆希望送君明珠,而客人給予的鼓勵及一再的支持,更是要還君明珠。
董娘說:「我們所有服務流程都有這四個核心價值跟著,一切以客人為主,所以客人都是我們的掌上明珠。甚至有客人要離開的時候跑到櫃台來跟我鞠躬,想一想覺得累都值得,才有繼續經營的動力。」
不斷嘗試從不懂吃到懂得挑剔
威貫工業剛回到宜蘭,每次國外客人來都要四處找餐廳招待客戶,但大部份的餐廳都是合菜,其實外國人不太吃,常常為了要找餐廳而苦惱,所以後來吳董與董娘在要實踐夢想的時候,就經過一段深思熟慮,思考餐廳到底要以什麼風格的料理為主軸。
最後覺得日本料理的口味比較清淡,用海鮮也很好呈現,而海鮮在宜蘭也有,所以就用日式料理為主軸來做創意的表現。但也怕會有偏頗,所以還沒開幕,董娘就先到台北去學日本人教的日本料理,了解食物的精髓。
董娘謙虛的說:「其實根本不懂吃,但是在每一次試菜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是白老鼠。剛籌備的時候,已經先請了廚師,設備都還沒好就先到我們家做,讓我們測試,而且一次都試整套十道菜,所以是從不會吃,到知道怎麼挑剔。如果自己不喜歡吃,怎麼給客人吃?現在我們每個月換菜單,餐廳工作人員全部都要一起試菜,才懂得介紹。」
正面的對待視員工為己出
在掌上明珠的工作人員,個個學習書法、花藝與茶道。在對待上,吳董及董娘都堅持正面的互動,該給的東西一定會想辦法給,除了正規的流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的態度。董娘說:「我從來沒有直接在眾目睽睽下斥責過員工,當必須嚴肅的與他們談事情時,我會私下找機會好好說。」
服務業的員工隨時都要面對客人,很容易會產生情緒,所以董娘就要想辦法讓他們消化情緒。有一次主廚就跟董娘說:「妳不簡單耶,妳都把員工當做自己的孩子耶。」董娘就說:「對呀,因為這樣講出來的話就是正面、健康的。」
堅持經營理念不因虧損而動搖
提到孩子,順勢詢問了吳董有關傳承的規劃。吳董希望無論是威貫工業或是餐廳掌上明珠,都能夠朝著永續經營的方向前進。
威貫工業至今三十多年了,兒子已加入經營,經過科技的變化,產品不斷在轉型,秉持著不管有沒有賺錢,都要給員工好環境的理念。吳董說:「在宜蘭這裡要找工作也不容易,我們還是要跟員工站在一起,不能說虧錢就關掉。」
至於掌上明珠,從籌劃就經過長期思考,即使知道前三年必然會虧錢,仍想著回到食物的本質,去了解客人需要什麼,堅持每個月更換菜單,讓客人每次來都有不同的驚喜。
吳董希望掌上明珠可以是百年企業,將來更是屬於子子孫孫的環境,所以看的、想的、做的就跟別人不一樣,不因虧損就不做了,也不用減價,或花俏的促銷方式吸引客人。
築夢路上相互扶持彼此感謝
談話中,性情直爽的吳董,在我們詢問是否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感恩故事時,難得感性的說:「因為我主要是製造業的背景,以我的立場,如果沒有我太太,掌上明珠應該沒有辦法做的這麼細膩。因為她在每件事上都做得很到位,對細節相當講究,所以她是掌上明珠最大功臣。」
董娘則說:「我們也算是這樣胼手胝足一路過來,沒有互相扶持,真的走不到現在,所以吳董感謝我,我也要感謝他,因為是他造就我,激發我的潛力,到現在,他也還是很戰戰兢兢,努力把硬體設備做得更好,凡事親力親為。」
雖然吳董詼諧的說要不是我們有問,不然他很少講感性的話,但在我們看來他們對彼此的感謝卻是無比真心,更看見夫妻兩人相互扶持的難能可貴。除了彼此感謝,兩位也很感謝三個孩子的協助,才可以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經營下去。
送君明珠可珍藏的回憶
掌上明珠已經營了約十年的時間,一直備有一份結緣的禮物,供客人珍藏與回憶,那便是自製的明信片。董娘說:「一開始本來是想說背包客可以蒐集,結果整年都沒有人要拿,後來想想,不可以讓東西擺著,於是就用一個冊子,開始跟客人介紹,讓客人寫,寄到世界各地的郵資全部我們吸收,回到自己的國家收到就是一個很特別的回憶。」
吳董也開心的說:「大概七、八年前,曾經有一個美國的客戶來宜蘭出差,我就帶他來這邊用餐,後來我去美國拜訪他,他還拿明信片出來給我看。」
有別於前三代明信片以掌上明珠的景色或宜蘭的地貌來做設計,第四代明信片特別邀請宜蘭的口述歷史學家-佛光大學莊文生教授幫忙,用文字溫暖呈現吳董的生長環境、對故鄉的相思及堅毅骨氣,也希望讓大家認識掌上明珠創辦人的故事。
採訪後記
一邊聽吳董娓娓道來他的過往,一邊享用掌上明珠精心製作的美味餐點,每道菜上來大家都驚嘆聲不斷。例如原本只有日本沖繩才有的海葡萄,現在宜蘭也養起來了;手工自製的豆腐,襯著黑褐色的食材,引起大家七嘴八舌的猜測,結果竟是少見的珍貴黑松露;可以做為擺盤也可以食用的稻穗爆米花,則是用一年只收割一次的宜蘭米製作而成。只能說無論是精緻的擺盤藝術,亦或是使用當地當季食材的堅持,都可以感受掌上明珠的用心。
採訪與用餐的過程,隔壁不斷傳來歡愉的談笑聲,董娘說是從香港來的客人。因為不管是消費的金額、服務,或是整個場地的氛圍、空間,在香港大概找不到,所以他們特別珍惜,也會一再的介紹。如同香港人所珍惜的,相信掌上明珠的核心價值「送君明珠」與「還君明珠」仍會不斷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