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齊漲的年代, 免稅額調整是政府的減稅利多?

萬物齊漲的年代, 免稅額調整是政府的減稅利多?

萬物齊漲的年代, 免稅額調整是政府的減稅利多?

陳郁婷 會計師 2022年3月號

 「阿嘉會計師,聽說從今年開始,贈與稅的免稅額調整為244萬了耶!只是這數字怎麼這麼難記啊?既然政府要修改稅法降稅,湊個整數不是很好嗎?例如250萬之類的。」

 「小珺妳誤會了,這次遺贈稅的免稅額調整不是政府的減稅利多,而是稅法原本就規定,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適度反映物價變動情形,像是免稅額、課稅級距及扣除額等金額會隨著物價指數的上升而調整,這和一般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是不一樣的。」

 看著小珺一臉困惑的表情,阿嘉耐心地解釋:「像是107年2月為了減輕上班族和中低所得者的稅負,曾經修法調高綜合所得稅的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就是所謂『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當時修改了所得稅法,而修改後的金額也像妳說的,很有『整數』的感覺。」

 「嗯嗯,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整後變成20萬,這我去年報稅時有印象。」

 「從111年度開始又調整為207,000元囉!妳看,這個數字就很『不整數』吧?那是因為所得稅法本來就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數四捨五入。」

 小珺似懂非懂地應了聲,阿嘉在電腦上打開了一份資料,並側身讓小珺可以清楚地看到螢幕上的內容。「這是我以前在考會計師時整理的資料,各稅金額調整所要求的物價指數上漲幅度都不同,這在以前可是常考的選擇題呢!我開始執業後,每次看到財政部公告新的相關金額,就會更新在這張表上,若客戶問起很快就能回答了。」

稅目 項目 111年金額3 指數調整
綜所稅 免稅額 ‧一般:92,000
70歲上:138,000
3%,以千元為單位
課稅級距1 綜合所得淨額 適用稅率 累進差額
0~560,000 5% 0
560,001~1,260,000 12% 39,200
1,260,001~2,520,000 20% 140,000
2,520,001~4,720,000 30% 392,000
4,720,001以上 40% 864,000
標準扣除額 單身:124,000
已婚:248,000
薪資特別扣除額 207,000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207,000
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額 一次領取者:188,000以下免稅;
 超過部分377,000以下半數為所得額

分期領取者:814,000
所得基本稅額 基本所得額免稅額 個人:670萬
營利事業:50萬
10%,以十萬元為單位
保險死亡給付免稅額 3,330萬
遺產稅 免稅額 1,333萬 10%,以萬元為單位
課稅級距1 遺產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5,000萬以下 10% 0
超過5,000萬~1億 15% 250萬
超過1億 20% 750萬
不計入遺產總額 被繼承人日常生活必需之器具/用具:
 89萬以下

被繼承人職業上之工具:50萬以下
扣除額 配偶:493萬
直系血親卑親屬:50萬/人2
父母:123萬/人
重度以上身心障礙:618萬/人
受扶養之兄弟姊妹、祖父母:50萬/人2
喪葬費:123萬
贈與稅 免稅額 244萬/年
課稅級距1 贈與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2,500萬以下 10% 0
超過2,500萬~5,000萬 15% 125萬
超過5,000萬 20% 375萬

1速算公式:

應納稅額 = 綜合所得淨額 or 遺產淨額 or 贈與淨額x稅率 – 累進差額

2未成年者可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現為20;112年起為18)之年數,每年加扣50萬

3綜所稅及所得基本稅額於112年5月申報時適用;遺贈稅適用111年發生之繼承或贈與案件

 

 「除了所得稅法都是10%呢!這麼說來,確實比較常聽到綜所稅的免稅額或是扣除額有調整,但是遺贈稅卻是久久才調一次,原來是因為調整的門檻不同。」

 「沒錯。或許是因為綜所稅是關係到全部人民的稅法,所以設的門檻較低,希望能即時反映物價,避免造成人民過重的納稅負擔。但是所得基本稅額和遺贈稅通常是富人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物價指數調整的門檻也比較高。」

 「唔嗯––但是好奇怪喔,遺贈稅的調整門檻都是10%,但是這次調整的只有免稅額,其他像是課稅級距和扣除額都沒有調整啊!」

 「因為稅法規定的調整是每個項目分別判斷的。遺贈稅的免稅額自98年1月修正生效,當時的物價指數和110年的相比上漲了11.09%,達到調整的門檻。但是課稅級距的部分,106年5月才修正通過改為現在的累進稅率,從那時起算漲幅只有4.17%,未達門檻;而不計入遺產總額及各項扣除額的部分,前次調整公告是102年底,到現在漲幅大約6.32%,一樣沒到10%,所以金額維持不變。」

 「原來如此!真是複雜,與其記這麼多,我還是直接等財政部公告,直接查表就好了~」

延伸閱讀

回上一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