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企業永續成長 擦亮自身價值 專訪 | 優樂地永續 朱竹元董事長、蔡承璋執行長

陪伴企業永續成長  擦亮自身價值 專訪 | 優樂地永續 朱竹元董事長、蔡承璋執行長

陪伴企業永續成長  擦亮自身價值 專訪 | 優樂地永續 朱竹元董事長、蔡承璋執行長

 近年來,面對嚴峻的氣候變遷與全球疫情的衝擊下,「永續發展」成為了全球的熱門話題,許多國際領導品牌紛紛投入永續發展的行列,這次我們請到了在CSR資歷超過30年,被尊稱為台灣永續拓荒先鋒者,優樂地永續公司的朱竹元董事長及蔡承璋執行長(Steven),與我們聊聊一路見證的台灣企業永續發展歷程及未來的樣貌。

Q:回到20年前的台灣,據說當時沒人知道CSR,朱董事長能否與我們分享當時的時空背景?

朱董 早年我在證交所服務,主要的工作就是將上市的制度法規訂定標準,讓程序更透明。到了2000年,我被指派去訂定公司治理的規定,包括現在的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獨立董事的條件、審計委員會等。

 在當時,歐洲有個國際環保組織提出一份報告指控:「全球五大手機品牌,對外聲稱自己在做CSR,但是卻沒有實際落實,如果再繼續下去,將可能遭受大眾的抵制」,而我們看到這些品牌的供應商名單中,有幾十家是台灣公司,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台灣供應商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因此,我認為這件事需要被重視跟推動,後來我轉任至櫃買中心,提出應該率先倡導CSR(企業社會責任),但當時的主管卻說:「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要年年成長已經不容易了,他們沒有這麼多錢可以捐啦!以後不要再講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議題!」

 即使過程備受挑戰,我還是沒有放棄向主管機關爭取研究CSR,歷經相當多的溝通,才終於順利和環境議題、社會議題的專家一起來催生出CSR最佳實務守則,並舉辦了兩場公聽會。2010年,證交所跟櫃買中心正式發布「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當時很多國際媒體都相繼報導台灣資本市場發佈了最佳實務守則,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長久且艱辛的歷程,感謝主管機關以及業界大家共同的努力。

Q:是什麼時候台灣市場才開始漸漸重視CSR,什麼原因帶來了改變?

朱董 雖然我在櫃買中心時一直在倡導企業應該要出具CSR報告書,但是上市櫃公司不了解背後的目的,而無動於衷。為了推動這件事,我甚至邀請台北大學幾位教授,依照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簡稱GRI)的規格,共同研究如何揭露與編製企業社會責任的報告書,並將整份資料呈報給主管機關,請其公布適用。只可惜當時的主管機關不了解CSR報告書實際能為社會帶來的效益,最後只把資料放在網站上供企業參考,在沒有強制規範下,上市櫃公司當然也就沒有任何行動。

 直到2014年,台灣發生嚴重氣爆、塵爆造成重大傷亡,以及陸續爆發食安事件,主管機關終於開始重視這件事情,在同年 9 月,金管會正式宣布食品、餐飲業、化學工業、金融業及資本額超過100億的上市櫃公司都要編制發布CSR報告書,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台灣才終於開始重視CSR。當時我就任在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正式推動成立了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

Q:Steven執行長一開始是企業管理出身,是什麼契機讓你踏入了永續發展的領域?

Steven 我之前從事的是金融業的財富管理,過去在銀行還沒有人懂市場行銷,所以當我用行銷的經驗,協助銀行推動財富管理的業務,為銀行帶來豐碩的成果。也因為財富管理客戶想投入慈善公益的關係,我慢慢開始涉入CSR領域,漸漸把CSR當作工作上的另一個使命。後來金融機構發生了連動債事件,看到銀行後續的處理,覺得好像間接助長了不好的事情發生,所以看到資誠在招募CSR人員,就有機會跟朱董事長聊了兩個多小時,很開心最後可以被朱董事長錄取。

朱董 我面試Steven時,發現他過去的閱歷是在公關領域,但沒想到他能把舊行庫的新專案做起來,我一直很欣賞做事可以做到喜歡、有熱情,並且能夠感染別人的人,所以這個特質也是我會錄取Steven的原因。Steven加入資誠永續公司後,我把我的理念跟想法告訴他,他就負責規畫跟推動,那段時間我們真的傾盡全力在倡議企業永續議題,也做出不錯的聲量。若說我在櫃買中心時期奠定了CSR的基礎,那在資誠時期就是真正把CSR推展開來,進入到企業實務中。

Q:從前你們輔導許多上市櫃公司,是怎麼樣的契機把重心轉往中小企業呢?

朱董 在大型事務所輔導上市櫃公司多年後,我們開始觀察到,以國際間的發展趨勢及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除了上市櫃公司,中小型企業也會開始被國外大廠要求重視環境與社會議題的管理,但他們都還沒有這部分的觀念,如果我們可以幫他們建立起來,他們才不會被市場淘汰,所以在2019年,正式創立了優樂地永續,希望透過協助大型企業落實永續實務、供應鏈管理,逐步把重心放在中小企業身上。

Q:在創業的過程中,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呢?

Steven 我們都知道中小企業市場很大,但是過往完全沒有輔導中小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經驗,這跟上市櫃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就算有再多的理念、想法跟熱情,前三個月在業務推展上還是未有斬獲。

 我們曾認識一位中小企業的老闆,年營業額大約1億左右,每年捐出三百多萬,在嘉義在地做非常多善事,但他的員工卻感受不到,我們碰過六次面,他非常認同我們的想法,每一次都相談甚歡,在最後準備要簽約時,公司的財務長卻跳出來阻止合作,因為她覺得ESG跟他們無關。

 從這件事當中,我了解到中小企業有著與上市櫃公司截然不同的樣貌,他們很有能力,非常專注在自身營運,卻對行業的國際趨勢、風險管理的認知不太完整,所以這個案例也讓我學習到,我們要跳脫以前輔導大型企業從永續報告書撰寫出發的概念,改由陪伴中小企業,讓他們可以在執行永續專案的過程中找到企業本身的價值。

Q:在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過難忘的故事?

Steven 曾經有一位國際品牌自行車廠的管理稽核人員來找我,他憂心的跟我說:「台灣雖然是自行車王國,可是再過五年,台灣的自行車就沒辦法銷往美國跟歐洲,因為歐美的採購已經正式要求供應鏈在環境面要有所規範了」。聽完後,我陪他去拜會台灣的自行車零組件供應商,在過程中,他們都對我很客氣,但是要走的時候,這位供應商老闆跟我說:「我有全球第一跟第二的客戶,為什麼我要去在乎第三大的要求?」

 我們看到台灣滿多中小企業的觀念是「訂單為王」,他們不了解ESG跟訂單有什麼關係,也因為有了之前溝通失敗的經驗,我邀請這位老闆可以先加入永續iLab會員,先從認識ESG開始,一年後再想想看公司要不要推動永續轉型。我們前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陪伴,去年他們老闆娘主動邀請我到公司演講,他們終於理解ESG議題與企業營運的風險與機會,這是我實際輔導的經歷跟感動。朱董一直告訴我「利他最後會利己」,從許多的案例中我們不斷在驗證這個理念,而且從這當中,我們看到台灣中小企業是有血有淚、很有感情的,非常願意投入及改變,就只差一個助力來幫助他們。

Q:以你們的經驗來看,企業在發展永續最重要的是什麼?

Steven 按照我們實際的輔導過程當中,如果中小企業不知道為什麼要發展ESG,我們就會先幫助他釐清,所以很多客戶跟優樂地接觸,我們不會一開始就談論服務方案,反而是透過一個一個抽絲剝繭,實際幫助客戶找出推動永續的目的。

 舉例來說,我們曾輔導台灣大學校園中的一間餐廳進行減碳的輔導。過程中,協助客戶一項項的盤點能源耗費之處,發現他們過去有三分之一的電費是浪費掉的,有了數據為基礎,客戶就知道該從何改善能源設備,省下來的電費可以拿來做更重要的事情。最後更成為台灣第一間取得PAS 2060碳中和認證的餐廳。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常常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跟價值。

朱董 我常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企業在推動永續發展,不論是永續的專案,或是回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時,應該要記得從企業自身最核心的業務、產品去思考,找出跟企業最有關聯,最唾手可得的項目,排出優先順序去推動永續的目標,隨著成效一點一點的累積,每個小進步都能激勵企業自身,獲得主管、員工的認同,再來才去談把永續的目標放大、放遠,發展成營運的創新策略。

Q: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永續,優樂地對未來是否有新的計畫與願景?

Steven 雖然優樂地很努力想幫助更多的企業,但我們能服務的企業數有限、緩不濟急,所以朱董事長提出希望優樂地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匯集資源的「永續平台」,透過平台提供客戶需要的陪伴服務。因此我們發展出「永續iLab計畫」,除了提供企業會員輔導諮詢、演講,也每月舉辦實體、線上小聚,推動企業會員可以共同成長。而今年我們的新計畫「Mr.ESG永續供應鏈平台」則是希望讓企業可以很容易自我檢視ESG績效、計算碳排,解決企業面臨政府淨零碳排政策、國際市場即將上路的碳費等衝擊。簡而言之,每一項的創新計劃,都是希望串連更多資源給中小企業,協助他們發展ESG行動更有效益。

 另外,優樂地秉持的是「永續發展不該是有門檻的事」,每個產業、企業隨著社會的變遷,都將有永續轉型的需求,不應該是少數人的權益。雖然市場本來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但是我們擔心的是有人帶來不對的資訊,造成市場對ESG的誤解,劣幣驅逐良幣。優樂地永續近期與理念相近的幾家永續公司,組成永續聯盟,包含CSRone永續智庫、汎永企管顧問、結合AI科技的Sustaihub永訊智庫等希望能把正確的觀念、多元化的永續服務帶給中小企業。

朱董 除了市場上越來越多人在講永續,我們也看到一個問題,中小企業明明有永續服務的需求,但是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永續服務要價不斐,中小企業常常是望之卻步,所以我希望協助中小企業以最有效益的方式,獲得永續輔導的服務,這就是我們連結網路平台、組織生態系的原因,讓有需求的中小企業獲得有系統、有方法、最合宜價位的服務,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過往我在資誠服務,舉辦永續議題的倡議活動時,也開放其他事務所來參加,因為我是為了整個市場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我也期許未來優樂地不是比誰做的大、誰的客戶多,而是把格局放大,讓台灣的中小企業都能重視永續,那才真正代表台灣ESG能接地氣,也才能說台灣永續發展得好,所以我希望優樂地能真正幫助到中小企業,那才是台灣之福,台灣的競爭力之所在。

Q:有沒有想要給嘉威的建議與感想?

朱董 看過這麼多會計師事務所,張所長率領嘉威打造出有別於市場的品牌,除了解決行業加班造成的高流動率,致力於提升員工照顧,讓嘉威同仁可以持續在嘉威發展;在經營上,嘉威也不流於一般事務所的形態,選擇更真實的去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我覺得這是跟其他事務所有差異化的地方,所長在樹立一個不一樣的會計師事務所,反而在市場上成為亮點。而且多年來的經營依舊堅持這樣的理念,很不容易,這也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採訪後記

 從採訪的過程中,聽著朱董事長這一路走來的精彩故事,過程中,無論面對多少人的質疑、遭受到多少阻礙,他始終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實在讓人衷心感佩。有了朱董事長過去30多年投入的心血,加上Steven執行長待人的熱情與感染力,不斷的把他們多年累積的know-how與資源帶給台灣的企業,也因為在這群先驅者的努力之下,才能持續讓台灣的永續發展與國際標準更對齊,保有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十分有幸能透過這次的機會,見識到他們的大愛與大格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