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股份有限公司 Poverty Inc.

貧窮股份有限公司 Poverty Inc.

貧窮股份有限公司 Poverty Inc.
 
文|張宏尉會計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篇:「海地人吃泥巴餅的報導」?
 
 
我有,而且看了之後第一時間馬上反省自己:人家都在吃泥巴了,我中餐的便當居然沒吃完。接下來在我上網尋找要如何捐款到海地的時候,看了一些關於泥巴餅的詳細資訊,我才發現自己有多無知,原來吃泥巴餅,不過是一種當地的習俗,就像有一些台灣人喝符水一樣.....
 
 
我不禁思考當初那一篇報導媒體的用意,到底只是未作詳細的採證,還是有其他的意圖。
 
 
 
後來,一直到看了這部Poverty Inc 貧窮股份有限公司,我才了解原來「捐款」也有藝術,正確的捐款可以解決一個國家的燃眉之急,不正確的捐款也可以把一個國家經濟徹底的拖垮,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尤其當捐款變成國際大型經濟活動的時候,或許我們這些有能力的捐款人應該要更嚴格的審視我們每一筆捐款到底用在什麼地方。
 
 
我從小時候就覺得有一些非洲國家的小朋友很可憐,看起來都又瘦又餓,不是沒東西吃就是沒衣服穿,老師都說我們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以我把零用錢存了一部份下來,定期捐給基金會,拿到捐款收據都覺得有助人的快樂。
 
 
現在長大了成為會計師,收入比國小的時候好很多,捐得也更多了,但是,為什麼非洲國家的小朋友還是那麼可憐,他們接受了我們那麼多的幫助了,為什麼好像沒什麼起色? 
 
 
原因很簡單「免費的最貴」。
 
 
免費的水、二手衣、等各種物資已經重重打擊了當地的基礎經濟行為,畢竟如果有人在你的店對面提供一模一樣的東西,然後長期完全免費,幾乎沒有店面能夠對抗。
 
 
 
片中有一個很實際的案例:
 
有一家歐美的修道院很重視營養,他們飛到非洲,選了五個村子,一次提供一間村子所有的人免費雞蛋兩年。請問一下,以下這些人會發生什麼事?
 
 
一、原本村子裡的雞蛋小販。
二、村民。
 
 
雞蛋小販:苦撐之後,破產收場。
 
村民:賣雞蛋的小販破產,修道院撤出
   後,他們只能用更高的代價,到
   更遠的村子買蛋,能夠負擔得起
   雞蛋的人更少。
 
 
這個結果,有沒有跟大家想像的差很多?若變成五個村子,請把上述狀況乘以五。再試想,如果修道院決定擴大他的愛心,做100間村子,結果會變得如何?
 
 
 
片中有兩句話我記得很清楚:
 
1.「沒有一個國家是靠著別人的捐贈而興盛」
 
2.「我們需要的不是物資,是一個公平的機會」
 
 
捐贈已經變成世界上另外一個巨大的經濟活動,也變成我們生活的日常。在台灣想捐錢到全世界幾乎都有人能夠幫你處理,順手的零錢、發票捐10個人就有9個人做過。
 
最後要提醒大家,今天這一篇文章,並不是要阻止您把錢或物質捐出去,而是在捐出去的同時也要有意識、有智慧,老祖先的智慧「救急不救窮」、「給魚吃不如給釣竿」要僅記在心,天災人禍等緊急情況,大家一定要慷慨解囊,至於如何「給釣竿」,近期也開始有一些基金會在當地設立一些職業培訓或是提供創業教育, 或許這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