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恒基創業夫妻專訪-譚仲威 謝淑日

台灣恒基創業夫妻專訪-譚仲威 謝淑日

台灣恒基創業夫妻專訪-譚仲威 謝淑日
文|蔡宜珊
 
對於印刷業的印象,大家可能都離不開一般常見的影印與輸出,但其實它可以產出的範圍超出我們一般所想像,如我們生活周遭的生活用品、化妝品與洗沐浴瓶罐、文具禮品、高爾夫球、鐘錶、相機及手機面板…等,都是靠著它來印刷。
 
這次我們有幸能採訪到台灣移印機的始祖-台灣恒基,創辦人是一對創業近40年,共同經營跨國企業的夫妻-譚仲威及謝淑日,據嘉威所知,連主管台灣地區的謝淑日(以下稱:Elsa),一年在台灣停留的時間也只有100天,為了這次採訪,譚先生與Elsa也特別停下他們以往奔波於各國的行程,為的就是要與嘉威月刊的讀者們侃侃而談他們的創業故事,接著就一起來看看一家公司如何在台灣挺過風風雨雨,靠著堅強的實力及誠信的理念,屹立不搖近40年。
 
從零開始的創業之路
出生於香港的譚先生與生於台東的Elsa,也許是同樣身為家中老大的使命感,賺錢養家是他們最大的興趣。談到1975年當時,僅25歲的譚先生在香港的玩具公司擔任工程師,第一次被公司派到台灣,就到了當時的泰山──芭比娃娃的起源地,協助印製娃娃零件。在當時一台移印機根本是天價數字,在台灣並沒有人引進移印機這項技術,必須透過跟德國購買設備才得以完成,敏銳的譚先生嗅出這似乎是一門不錯的市場商機,於是譚先生和Elsa先是在台北松江路成立了辦公室,專門進口移印機做貿易,另一方面也開始著手研究移印機。
 
兩年後,譚先生打造出只要一輛國產汽車的價格就能買得起的機器,並在1979年成立了台灣第一家專門生產印刷設備的公司-台灣恒基股份有限公司,譚先生負責公司的研發與技術,而Elsa則負責公司的管理與財務經營,就這麼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
 
勇於接受挫折 失敗沒有怨言
創業之初,白手起家,一切都是靠兩夫妻的雙手摸出來,沒有人可以學習,也許好不容易打造出一台機器,客戶卻是不斷的從雞蛋裡挑骨頭。但他們沒有放棄,依然堅持做到讓客戶滿意為止,以服務至上,過程雖然辛苦,但結果卻讓他們受益無窮,即便機器賣到國外去,維修人員也不太需要去修理,因為所有的缺失已經都被台灣的客戶挑到不能再挑了,當初沒想過的堅持,反而成為了意外的收穫。
 
這也是夫妻一直以來面對問題的態度,想辦法把事情做到最好,多替別人想一些,吃點虧也沒關係,對他們來說,只要看事情的角度夠高、夠遠,就算大風大浪來也不會被打倒,問題一定都可以迎刃而解。
 
最大的成功 同時也是最大的失敗
1996年,光碟片的市場開始在台灣蓬勃發展,台灣在當時是全世界主要生產光碟片的國家,乘著順風車,移印機這個印製光碟片的市場也就順勢而起,榮景時,全世界的光碟片中,10片就有9片是由台灣恒基的機器印出來的,甚至他們的機器還曾外銷到全球50個國家,前景一片看好。
 
直到2005年,儲存容量大、讀寫速度又快的USB,漸漸取代了光碟片,一夕之間,台灣恒基的業績萎縮到只剩20%,譚先生苦笑著說:「這才發現自己之前根本是溫室的花朵,從溫室被逼出來之後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就連樂觀的Elsa都說:「那次想起來實在殘忍,但心情也不曾低落過,只有想著下一步該怎麼走,認真去找,還是做起來了啊!」
 
受到打擊後的台灣恒基,繼續努力的尋找市場商機,順著時代潮流,他們找到了時下流行的瞳孔放大片與手機觸控螢幕,成功轉型,經過多年努力,台灣恒基已由一間台灣本土公司發展為一間跨國企業,事業遍及各地,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無錫、美國、印度及歐洲等地設立了服務據點,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
 
成功除了運氣 還得靠努力
談起成功,譚先生把功勞歸給上天,他謙虛的認為,和很多人比起來,自己根本還不算成功,而若不是因為運氣好,當年剛好台灣開放外資,順勢就來到台灣,才會發現在移印機這個市場,自己只不過努力的去做好技術,沒有靠任何的行銷,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生意自動找上門,這不是幸運是什麼呢?
 
但運氣是留給願意努力的人,已67歲的譚先生,從不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做起事來依舊意氣風發、不落人後,曾經,Elsa問丈夫,若今天中樂透彩券,想要做什麼?丈夫竟回答她:「我要再多蓋十間廠房!」,聽到這個答案還真是讓她啼笑皆非,Elsa:「丈夫的事業心太強了,連我有時候也跟不上,他決定要做一件事的執行速度很快,全心全意的投注精神在事情上,明後天就一定要達到目的」。
就算現在要出差談案子,譚先生還是會親自出馬,除了樂於工作,也不斷的挑戰極限,好還要更好,熱衷工作的程度,可能是現在的創業年輕人都比不上的,他同時也鼓勵年輕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想成功一定要努力」,就算天生有皇帝的命格,不努力還是當得不好,經營事業也一樣,就算運氣再怎麼好,不努力一樣做不好,這也是譚先生一直以來的信念。
 
對於員工: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 
私下與員工聊天,我們也發現在員工口中的譚先生與Elsa,非但沒有老闆的架子,只要員工有不會的問題,他們都盡可能的幫助員工理解,因為他們認為,給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這才是真正對員工好的事情,也因為倆夫妻時常站在員工的立場替他們著想,在工作上也給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所以年資超過1、20年的老員工不勝枚舉。
 
熱心的Elsa甚至把員工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舉例來說,當員工遇到買房子的困擾時,Elsa除了給他們建議,甚至還會協助他們和銀行接洽,讓房子的事情可以很快的安排妥當,員工就可以不需要為家裡的事情煩惱,安心地做其他事情,甚至員工有需要,Elsa還會花她私下的時間,陪員工去看房子,只為幫員工爭取到最好的價格與品質,把員工當成家人來照顧。
 
在員工眼裡,Elsa像一顆陀螺,怎麼轉都不會累,既樂觀又充滿活力的她,經常需要往返世界各地,即使從時差12小時的美國回來,下了飛機還是可以很有精神的進公司上班,員工說:「只要有她在公司的那天,辦公室就會充滿歡樂的氣氛,不管環境再差,夫妻兩人都把它當成是種學習,原來不好的事情他們也可以看成好的,好好的去處理,從不埋怨,好像生活中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得倒他們!」如此樂觀積極的態度甚至也感染了周遭的每一個人,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台灣恒基能有今日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
 
有沒有想特別感謝的人?
譚先生:我很感謝能遇到我太太,很感謝她的付出,每當我需要錢蓋廠,就算金額再龐大,她也會生出來給我,有她做撐腰與財務規劃,才能有現在世界各地的恒基公司。
 
Elsa回應:丈夫只要提說需要錢,我從沒有推辭過,因為我相信他一定都是先想好、評估過了,才會提出來給我,所以我想也沒想,做就對了!以我的經驗來說,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就要在背後幫他,有的時候他一出國,公司就沒人管了,所以那時候我就會到處去看,讓公司可以順利營運下去,丈夫才可以放心往上衝。
 
Elsa:特別感謝的就是我的員工,一路過來陪我們打拼,就算這行曾經走下坡,也沒有一個員工離開。曾經有一陣子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台灣恒基都沒有裁任何一個人,那時員工主動跟我們談,說不加薪也願意留下來做,這是我很感謝的。
 
蓋棺論定的那天,想留給後代怎樣的印象?
 
譚先生:實際上家族企業的連結是很不容易的,我希望後代能記得我這個老祖先,企業能留名百世,永續經營下去,發展成一個恒基集團,開枝散葉後,我希望歷代子孫都要記住一句話,「家和萬事興」,無論未來子女們是否各自獨立發展,但我相信唯有家庭團結一心,才會有好的事業成績。
 
Elsa:我們對於任何人都是以誠信為基準,所以我希望在同事及客戶眼中,台灣恒基是個誠信踏實的企業,老闆是信守承諾的人。對於孩子,我只希望他們能記得和媽媽共度的日子,做什麼事都會想到以前媽媽是怎麼做的,把我的觀念和精神永遠放在心中,流芳百世。
 
對於嘉威
第一次認識嘉威是從簡介開始,覺得這是一間很完善的事務所,於是就到嘉威上課,上完課更是讓我增加對嘉威的好感,正好當時台灣恒基搬到五股工業區,當時心想,公司一直在成長,如果有嘉威的帶領,可以讓公司比較有方向,好像是適合恒基的選擇,所以我就投進去了!
 
從創業開始,我一直都忙於工作裡,常常都在各國跑,認識嘉威之後,我發現台灣恒基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像是管理、企業方針,如何往前走,只要有不懂的,張所長都可以給我很好的建議,甚至他還推薦我去上圓桌課程,讓我發現了很多自己以前沒看到的地方,雖然我是一個女孩子,但有張所長給的建議,我也可以很勇敢的往前衝,台灣恒基能有今日的成功,嘉威有一半的功勞。
 
採訪後記
整場訪談下來,讓月刊小組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夫妻正面樂觀的處事態度,雖然談起創業過程,從不覺得有特別辛苦與挫折的地方,也不斷謙虛的強調自己只是運氣好,但若不是因為譚先生敏銳的觀察及行動力,加上Elsa在背後對於財務及管理的強力支持,才得以站在時代的浪潮上借力使力,也才能有今日事業版圖橫跨全球各地的台灣恒基。
 
嘉威蔡宜珊 採訪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