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威成為B型企業, 這幾年以來的改變

嘉威成為B型企業, 這幾年以來的改變

嘉威成為B型企業, 這幾年以來的改變

前兩天很開心得到協會的通知,嘉威再度在「員工」面向得到「對世界最好」的大獎,員工獎項獲獎的原因,除了關於工作待遇及福利,更多是關於員工的長期發展、內部晉升比例、留任率等等,嘉威一直希望員工都可以像家人一樣,這個長期的目標也漸漸的在很多公司政策上落實。

得獎也讓我回憶起過去幾年,在公司內部及外部推動B型企業運動的過程。

四年前參加了在中華徵信所主辦的演講活動,介紹B型企業運動在美國發起,多國開始響應的過程,以及一間好的公司應該在意的不只有股東利益,而是身邊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這樣的觀念引發我的共鳴,也想要認識更多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因此我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了第一份嘉威的影響力分析報告,一一回答上百個關於嘉威的問題,接下來更參加了數個工作坊,並於事務所合夥人會議報告,由所長按下申請面試的按鈕,最後在三個月內正式成為台灣第四家的B型企業,也是目前亞洲第一家成功申請通過的事務所。

成為B型企業之後,嘉威更與其他新申請通過的B型企業如茶籽堂、綠藤、綠然能源等一起籌組協會並通過總部認證,成為B Lab Taiwan,2016年辦了第一次的亞洲年會,還邀請到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先生來為活動短講,2017年和台北市政府合辦Best For Taipei,以及和台中市政府合辦第二次亞洲年會,甚至我們也投入資源,希望推廣理念到亞洲其他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最近更成為了Business for Good的相關課程的協辦單位,而在今年,B型企業認證也正式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結合,成為第一個線上評量版的永續發展指標工具。

對我和事務所的合夥人來說,B型企業不是一個認證,而是一個做事的基本心態,也很像是嘉威既有文化的加強版,而且會一年比一年更進步,成為B型企業的這件事情並沒有為事務所帶來更多的業務,但是卻成為內部決策的重要參考方向,也被合夥人視為我們願景「成為最頂尖的事務所」的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成為B型企業打開了我們的視野,讓嘉威能夠接觸到更多相同理念的朋友及企業,台灣的B型企業們也漸漸集結成一股正向的力量,就如同B型企業的理念一樣,我們要做好事、賺大錢,然後再做更多的好事,用商業的力量來解決環境及社會的問題。

回答四個常見問題:

張宏尉會計師

嘉威成為B型企業之後有什麼改變嗎?

更重視社會及環境的議題如何與B型企業結合,也因此建立與完成更多的具體目標,心態也從想要成為「最大」的事務所改變成「最好」的事務所,在這條路上也多了志同道合的夥伴。

全公司的人都理解B型企業的概念嗎?

目前嘉威的同仁大多知道我們是B型企業,基本概念是有的,但並不是非常清楚評量的標準是什麼,然而一般同事要能夠深入說明可能有一點困難,這一點我在努力改善中。

B型企業認證會不會跟一些其他的認證一樣,久了就不值得申請了?

要思考的是你自己當初想要申請成為B型企業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是想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公司,或是想要維持公司的企業文化,或是想要理解自己跟全球的標準差異是什麼,那你申請一定不會錯,然而如果你當初申請的目的,單純只是想要運用在行銷或業績的成長上,目前在嘉威的效果並不是特別顯著,畢竟認識B型企業的人還不是很多。

成為B型企業對嘉威有什麼好處?

 一來讓所長及資深合夥人知道他們的堅持的事情是對的,二來增加了很多合作夥伴,另外也對事務所人才召募有些許的幫助,也使嘉威理解更多社會及環境的議題,突破會計行業的同溫層,並賦予工作更多意義。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