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_鮮乳坊 龔建嘉
鮮乳坊,一個因群眾而生的鮮乳品牌,亦是價值共創的展現。
2015年在募資平台發起了《白色的力量,自己的牛奶自己救》活動,起因於當時食安風波,大家對牛奶大廠的抵制,以及混乳、無法溯源造成不安心感,鮮乳坊邀請一同重視單一乳源、公平貿易、動物福利的消費者們,加入一場消費行動與酪農產業的革命實踐。
而鮮乳坊的創辦人龔建嘉(阿嘉)、郭哲佑(郭佑)、林曉灣,是這股力量起點,很開心本期嘉威月刊,能夠以同為B型企業的身分採訪阿嘉,一窺鮮乳坊如何用商業力量,從消費者、員工、通路、酪農等不同角度思維,跟這些夥伴攜手為行業、生活帶來更多更美好的改變。
募資起家,具社會影響力的企業
由阿嘉發起的募資專案,在第一個月即突破四百萬,大眾對於鮮乳議題的在意程度遠超出預期,「來自大家的錢,一定必須正式透明地運作,」他認為,這筆龐大金額應該要有組織的型態好好運用非個人名義,才不辜負支持者美意。「那時候思考著,到底該用什麼組織型態,社團?協會?」1月31日上群募平台,資金隨著專案進行持續增加,三位創辦人便於3月5日跑去公司登記,「後來為了盡早兌現提供優良產品的承諾,正式成立鮮乳坊這家公司。」
「我覺得我們一直在摸索著鮮乳坊要成為怎麼樣企業,」阿嘉表示,郭佑曾創立過社會企業,對於社會企業非常熟悉,也擅長透過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社會影響力的指標)衡量投入是否真正創造社會價值,「坦白說鮮乳坊淨利不是很高,但如果我們在做有正面影響力的事情,總有一些方式告訴自己是對的吧!」
今年鮮乳坊調整了公司章程,「除了營利以外,加入社會、環境的理念,在乎其他價值」,阿嘉肯定地說,「這是一種對股東們的表態嘛!」而股東群亦非常鼓勵評估SROI和納入B型企業指標,支持公司往永續的方向前行。
阿嘉認為,鮮乳坊其實骨子裡也有一點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的影子,尤其是受到自己的影響,他在其後成立了《台灣農酪產業永續發展協會》,鑒於台灣乳牛獸醫稀少僅30位,協會舉辦了培植獸醫實習計畫,共100多位學生參與,目前已培育10位成為大動物獸醫,替產業教育盡一份心力。
每個夥伴都是共同創作者,你的加入就是加分
以眾人之力起事,阿嘉深信鮮乳坊是個大平台,每一位都是共同創作者,因為有大家投入才能成就彼此,「我們的邏輯是,本來什麼都沒有,你的加入就是加分!」他謙虛地說,自己是獸醫,動物醫療之外一竅不通,物流、行銷、包裝等都是外行,「不是聘請你時刻看哪裡沒做好,而是找一百零八條好漢集眾人之智,搜羅每個人獨特的元素與技能進來。」
財務公開透明是鮮乳坊公司治理特別的地方之一,內部每個月更新財務資訊,同事們可以閱覽財務報表清楚目前經營狀態,去年因國際原物料暴漲、對於酪農收購價提升,八年來第一次虧損,大家開始各自用方式能力來協助改善。
阿嘉個性較左派,喜歡集體性、民主性多一些,雖不可否認企業經營本質上有追求效率的必要性,然鮮乳坊同時有想解決的社會問題,帶有社會主義色彩及共同經營的神經,因此,從不刻意強調提供員工福利與不以主從視角看待員工關係。「老實說以前很排斥別人叫我『老闆』,非常不舒服,幾乎也不會在公司出現『員工』兩個字,」他希望「夥伴」相稱的大家,相處模式也真正落實,「不過最近有所學習,『老闆』代表願意承擔責任,不代表權威,這種詮釋我可以認同。」
共享成果,打造心理安全感工作環境
鮮乳坊的使命:致力於建立讓動物健康、農民驕傲、消費者信任的健全食農生態,有段時間「夥伴幸福」增加在最前方,他不斷探索著如何建立團隊,「我很難判斷做的是否出眾,可鮮乳坊的初衷是,如果能夠「共享」各種成果就很好了!」
虧損不小的情況下,公司仍堅持舉行沖繩員工旅遊,使疫情肆虐導致各自遠端在崗位中默默地努力多年的大家放鬆身心,「對夥伴的諾言本來就該實現,」阿嘉笑道,「不敢說這是『照顧員工』,沒那麼崇高啦!」但他亦坦言,「隨著人數增加、時代演變,想要維持公司氛圍和初始的脈絡,非常具有挑戰性。」
事業場所30人以上,依法應舉辦勞資會議,對此阿嘉原持排斥態度,「勞方、資方代表成立的當下,有點被強迫對立的感覺,為什麼關係一定要這樣呢?」然而,第一屆結束後,大家參與度高,不只當走流程,變成「鮮乳坊style」勞資會議,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鮮乳坊的夥伴組成充滿各種領域專業,第一位票選出的勞方代表為社會系背景,且具進步主義思維,盡心盡力製作匿名問卷了解同事們工作上需求及遇到的問題,同時為了不造成填答者心理負擔,明確地制定保密規則,資訊去識別化呈現。「給經營團隊參考的建議報告中包含工作內容、環境氣氛、加班狀況、休假制度、申訴管道等分析比較期間變動狀態,富有獨立性地代表不同心聲,使每位夥伴都有改變公司的機會。」
想要創造心理安全感,郭佑的「地獄列車」是其中一個管道,概念源自鮮乳坊覺得組織圖應該反過來畫,執行長位於「地獄的第18層」支撐著大家成長發展。如有想申訴、表達的時候,掃描廁所裡QRcode,使不同心理狀態的夥伴可有更豐富發聲選擇。
「財務報表是一種經營儀表板,對我來說,人的狀態是另外一種,」他感性地表示,「小王子曾講過:『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當無形的感受被具象化傳達予經營者,管理過程會深受影響。」阿嘉提到,許多事情結果出自於不少與自己原先想法差異很大的動機,藉此發現夥伴真實屬性,後續政策制定也會有所調整。
非典型通路與大眾通路的內心抉擇
花了四年時光,鮮乳坊才上架全聯,起因為害怕弱化非典型通路以致最終消失,「店面支持我們一起成長,怎麼可以對不起這些人?」後來接收到一些回饋:「本意就不是為了做生意,看著鮮乳坊更有流通性,身為一分子真心感到很快樂!」他逐漸釋懷,也重新考慮銷售策略。
「每個通路跟企業規模要有匹配性,想當年的確有點越級打怪了!」小眾品牌走入大眾通路,容易被淹沒在茫茫產品之中,當產品力不足或消費者需求量不夠,銷量下降可能導致下架風險,鮮乳坊兢兢業業了半年左右,才有辦法在全家便利商店中穩定下來。「我閱讀過與全家相關的《敢變》、《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兩本書,它很願意嘗試新東西,B型企業、社會企業產品等,」阿嘉回憶,「在第二次募資嘉明鮮乳時,全家給了機會,陪伴我們共同討論,最後進行順利。」或許是使用優質的原料,抑或消費者高信賴度,全家將鮮乳坊當作重要合作夥伴,用多元方式看待乳品系列。
鮮乳坊地方創生精神:讓對的產業留在適合的地方
鮮乳坊合作的6座牧場分別坐落不同縣市,擁有自己的歷史、風土文化、族群,在不同狀態下成立酪農專業區,例如:彰化福寶海邊土壤鹽化嚴重,不利農作,養牛後牛糞回歸土地提升地利,而海風強勁,恰好適合怕熱的牛;雲林崙背出產洋香瓜,因想增加高經濟效益品類,於是種植狼尾草畜牧。地區不一樣,牧草、牛奶風味、產業發展、故事都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希望保護在地酪農有永續發展的機會,讓對的產業留在適合的地方,是鮮乳坊地方創生的精神!」
「如果10年後,我們仍可以坐在酪農家一起泡茶聊天,大概就是成功的吧!」
阿嘉是土生土長台北人,卻在八年前決心定居彰化福寶、雲林崙背、台南柳營三大酪農區的中心點:雲林虎尾。「酪農都極度單純,完全以信任別人為前提,」他分享著,農民把自己當家人,常一起吃午餐或留宿一晚小酌一杯,「最初還有防備心,沒辦法融入,當重新放下都市的盔甲,才想起文化發展總是從農業開始,那是最原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曾有夥伴問阿嘉,10年後公司理想的畫面是什麼?「如果10年後,我們仍可以坐在酪農家與之泡一杯茶、聊聊天,大概就是成功的吧!」他從無限賽局的觀點來說,最有成就感就是鮮乳坊保持初心與大家互動,沒有長成自己不喜歡的大人樣子。
「若和農民疏離了,是我最大的損失,」酪農業面臨老年經營的嚴重問題,鮮乳坊願化作牧場世代溝通的橋樑,「很高興的,合作農場二三代接班意願相當高,」阿嘉欣慰地說,小孩願意做這件事,農民驕傲,台灣酪農就有發展未來。
選擇以人為本,有難過也有感動
「說實話,有時會想放棄啊,人都有脆弱的地方,」假如關係鏈結不是以制度規範,人的情緒、感受是起伏動態的,跟每個利害關係人,一定會發生誤會、摩擦、不能同理的情況。「你明知自己為他著想,在被錯誤認知時,瞬間的反饋力量非常強烈。」單純商務合作,本可以理性主導,不帶感性成分,「但我選擇放感情,以人為本的那一刻開始,需要強化心智、更多理解,乘載人所造成的各種不確定性。」
雖然時常感受人情冷暖,途中也伴隨不少驚喜,福委會在此次沖繩員工旅遊舉行小天使小主人活動,阿嘉收到了一本冊子,原來是小天使私下去找所有合作的酪農,寫下滿滿心裡話,「跟乳品公司竟然可以不對立地一起走下去,因為鮮乳坊勇敢的挑戰,使自己有全新生活跟世界!」而夥伴最後也留下一段告白:身處公司的自己幸運地受到溫暖關懷和支持,才有餘裕把這樣的感動送給他。
保持開放想像態度,利害關係人們共創鮮乳坊未來
B2C方面,粉絲們可以透過「A++奶粉罐」臉書粉絲團互動,分享產品心得;B2B則是每周兩、三次訂購時持續對話,「關係建立起來後,它就是無形價值」,或許無法體現在財務指標上,鮮乳坊依舊相信大家會團結成一個連結性高的大聯盟。
「我希望鮮乳坊是有機發展的地方,」阿嘉表明,沒辦法預設未來公司的模樣,「每個利害關係人都是捏黏土的一雙手,形塑各種可能性,」想要使大家想像力恣意發揮,他認為保持著「眾人一起經營公司」虛心態度,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