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牽動全球經濟動盪,台灣確診案例也飆破 300 例。根據中小企業總會調查,26% 預估今年上半年營收將衰退 3 成,台灣超過 146 萬中小企業,該如何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張宏尉會計師表示:「以歷史經驗,經濟谷底回升約需 2 年,現在正是中小企業調整體質,為進入資本市場做準備的最佳時機!」過去企業忙於營運,由於新冠肺炎發生,企業可藉此空檔檢視企業體質跟經營方向。
從2002 年SARS、2008 年金融海嘯的台股指數分析,約莫在兩年左右恢復到原來的水準,張宏尉會計師表示:「從過去的台股變化判斷,若新冠肺炎疫情下半年開始趨緩,經濟預計在 2021 年第一季好轉,2023 年恢復到原來的水準。」而疫情帶來全球需求下滑、中國斷鏈,許多人問及疫情是否會掀起「反全球化浪潮」,會計師認為全球化在未來會以不同樣貌出現。
以呼吸器及口罩為例,許多國家原先依賴進口,導致此次疫情爆發無法即時因應,未來無論是糧食、民生用品、醫療設備,各國將從成本考量轉為生存考量,部分改為國內生產,確保安全庫存。
而台灣九成以上皆是中小企業,該如何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會計師提出三大因應建議給中小企業:
1. 撐!好好運用政府資源
疫情假如要等到疫苗研發完成才得到緩和,則預估 2021 年方能徹底解決。但疫情仍是短期事件,終會結束,因此現階段中小企業的重點在於公司如何上下一心,在這一年降低非必要支出,找出新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妥善運用政府資源,度過冰河期。
2. 買!把握投資機會
景氣差,反而是最好的投資機會,無論是人力、物力都相對便宜。如果公司屬於體質健全,或相對不受影響的行業,正是時候找出公司關鍵的經營成本,並在全球市場修正的時候入場。嘉威舉例,會計師事務所除了人力資本之外,影響發展最直接的就是租金,嘉威在 SARS期間用相對低的成本,投資新北產業園區2,000 坪的空間做未來使用,這個關鍵決定也讓嘉威從當時 50 餘人發展至今 300 人都足以因應。
3. 防!企業體質做好準備
嘉威認為,突發性的黑天鵝事件在未來將成為常態,全球風險性事件會更頻繁發生,建議中小企業趁機調整體質,並從中學習經驗、建立因應策略與 SOP。
希望三大觀點可以提供中小企業一些因應方向。
產業觀點
抗疫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