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理財一點通

小資理財一點通

小資理財一點通

文|連德元 會計師  2018 10月號

 

某日下午,阿嘉會計師愉快的哼著歌、踏著輕快的腳步,在事務所各個樓層巡視著,隱約聽到幾位同事在討論這次營業稅申報結束後,各組聚餐要辦在哪間餐廳,只見幾位年輕的同仁面有難色,似乎覺得餐廳的價位高了一點。

 

阿嘉會計師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太對勁!

 

稍加了解後,發現部分年輕的同仁是所謂的「月光族」,平時每月薪水扣掉房租、水電費、電信費用等,加上三五好友偶爾聚餐、出遊,這也難怪月底的組上聚餐前,口袋已經空空如也。大方的阿嘉會計師,當場宣佈:「這次聚餐,我贊助每組3,000元。」辦公室頓時歡聲雷動!

 

阿嘉會計師決定找個時間分享一些儲蓄與理財經驗給年輕的同仁;同時心裡也盤算著,一定要在事務所業務上更加努力,想辦法再提升同仁的薪資與福利!

 

當前整體經濟狀況處於高通膨、低薪資的時代,養成良好理財習慣確實是小資族的重要課題。然而,「投資理財」總讓人認為是門高深的學問且必須承擔虧損的風險,於是使人躊躇不前;但難道不理財,把錢好好的存在銀行就一定安全嗎?其實不然,高通膨的經濟狀況下,銀行存款可能愈存愈少,更遑論運用存款的利息收益來支應人生各階段的突發狀況、追求財富自由了。

 

 

一、為什麼要理財? 理財=發財?

理財之目的是管理一輩子的財富,期望財富能穩健增長,平衡人生不同階段的收支狀況、降低所面臨的風險,而非追求短期致富。

 

何謂管理一輩子的財富?可以用下圖來稍做說明,下圖為保險課程常提到簡易的人生收支圖:從出生到死亡畫出一條支出曲線,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畫出一條工作收入曲線,並期望工作收入大於支出的部分(黃色區塊)能夠負擔退休後的支出(綠色區塊)。

但人生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當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僅無法預測工作收入的增長能符合期望,甚至可能中年失業,生活支出隨著人生階段不同,常出乎我們的預料,於是希望能利用理財收入曲線協助自我目標的實現。

 

二、誰需要理財?

延續前一個問題,很明顯地,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所有人都需要理財!常聽到「我沒有錢,無法理財」、「我有足夠的存款應付退休生活,不需要理財」,真的是這樣嗎?

 

理財的範疇很廣,舉凡日常收支、事業計劃、保險、投資、置產、資金借貸、稅務規劃‧‧‧‧‧‧等,皆屬於理財的一部分。小資族雖然能理財的金額不多,但相對的機會成本較低、風險承受度較高,可充分利用這個時期認識各種理財工具、累積理財經驗,同時做好日常生活的收支規劃。中壯年或許經濟無虞,不擔心退休生活,但仍應妥善的做好稅務規劃、資產分配、風險管理甚至是信託規劃等問題。

 

理財其實是個持續的習慣,習慣的好壞無關對錯,只有合不合適,既然每天的生活與金錢息息相關,是不是更應該養成適合自己的理財好習慣呢?

 

三、如何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薪水太低了,存不到錢。」這可能是小資族共同的煩惱,每個月都有工作收入,卻不曉得為什麼總是入不敷出,不僅存不到錢,可能還背了一身債;如同許多企業營收持續創新高,最終卻因資金週轉不靈而倒閉一樣,理財的首要任務是要了解自己的現金流,管理自己的每筆收入與支出,並建立「收入-儲蓄(理財)=支出」的觀念。

 

至於如何提升儲蓄(理財)率,坊間很多理財書籍認為理財的第一步從記帳開始,也介紹許多儲蓄與記帳的方法;確實,若對自己的金錢流向不清楚,很難設定儲蓄目標,所以透過記帳來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是必要的。現在有許多記帳軟體、手機APP能輔助分析,甚至用手機掃描電子發票即可完成記帳,記帳已不再是花時間的難事。大約記錄三至六個月,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金錢流向與消費習性,進而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提升儲蓄率。

 

除了前述「節流」的儲蓄方式外,也要給小資族一項建議,我們擁有的技能、知識、經驗絕對是最有價值的資產。在專業領域的表現、職場的升遷是影響理財進度、追求自我實現的最主要因素,認真的投資自己,未來一定會有所回報。所以,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或開發自己的第二專長,進而提升工作收入,這種「開源」的方式對小資族會是更有效的方式。

 

四、理財規劃流程

養成記帳習慣、了解自己消費習性後,每個月應該有穩定的現金流入,接下來應將這些正的現金流入投入理財,相關流程如下:

 

1.確認自己的理財定位

當下定決心要理財時,除了確認個人資產狀況之外,務必要了解自己的理財性格與所處的理財定位。

 

理想的理財策略不只要考量目標、資產狀況,更重要的是理財性格,意指能承受多少風險與投資習慣為何,這又與理財定位息息相關;理財定位可能受到年齡(社會新鮮人、準備退休)、薪資狀況(小資族、中高階主管、企業主)、家庭狀況(單身貴族、頂客族、四口之家、扶養親屬、退休養老)‧‧‧‧‧‧等因素影響,進而改變理財性格與資產配置規劃。

 

2.設定理財目標

理財目標並非天馬行空隨意設定(例如:小資族/月光族設定一年後在台北市買間2,000萬元的房子),若可達成性太低,則與未設理財目標無異。所以,目標的設定需衡量可行性,考量個人/家庭的收入/消費之預期,在一定基礎下設立理財目標。

 

同時,應將理財目標區分短(出國旅遊、進修計劃)、中(購車、結婚基金、子女教育費用)、長期(購屋、退休準備、財富傳承),中長期目標可再細分成幾項短期目標(例如:10年後要存有購屋頭期款500萬元,可再分為3年、5年、8年的存款目標)。理財目標的時間要明確、結果要用貨幣單位具體衡量。理財目標越詳細,越有動力執行,也越知道努力的方向。

 

3.執行理財計畫

確認理財目標後,便要開始堅定且有毅力的執行所設定的理財計劃。首先,依計劃所定比例分配銀行存款、保險、基金、股票、債券等項目的資產配置。每個人的理財偏好不同,不論所選擇的理財工具是什麼都沒關係,關鍵是必須用心學習,此階段需要長時間的養成,以下簡介常見的幾項理財工具與其綜合所得稅的差異。

 

除了上述理財工具外,還有期貨、選擇權、結構型商品‧‧‧‧‧‧等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一般人很難有時間與精神去認識每種商品。因此,理財工具的應用應回歸最初目的,例如:保險與投資的功能應該分開、少投資過度複雜的衍生性商品。當代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不碰不熟悉的產業,或許讓他錯失幾次獲利機會,但也讓他在過去幾十年持盈保泰。每樣金融商品的風險程度不同,可依自己設立的理財目標,選擇不同的工具;但切記,不要碰不懂的商品。

 

4.調整理財計畫

理財並非將資產依比例投入到各項理財商品便結束,而是應該定期檢視理財進度、各項投資之報酬是否符合預期,並適當的調整理財計劃與修正投資方向。那麼,多久需要檢視一次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如果所選擇的理財工具波動性大,則需要時時關心;又或者環境有了重大改變(結婚、換工作),也應該立即檢視是否需要調整當初的計劃。

理財是個持續循環的過程,須有紀律不間斷的執行,就如同一場馬拉松,不必全力衝刺,但要以穩定的步伐堅持到終點。投資理財千萬別忘了廣告台詞最常聽說的一句話:「投資一定有風險,XX投資有賺有賠‧‧‧‧‧‧」,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在理財領域有所收穫,勢必要下一番苦功。同時,嘉威也有許多對理財有幫助的課程,例如:「非財會人員如何看懂財務報表」、「不可不知的財富傳承二三事」、「公司經營的青紅燈:財務分析」、「人人都要懂的信託規劃術」‧‧‧‧‧‧等,歡迎到嘉威充電、學習理財新知。

延伸閱讀

回上一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