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千淳
博仲法律事務所 譚璧德合夥律師 專訪
美國律師尬台灣事務所,迸出新滋味
從小對於不同國家、語言很感興趣的譚璧德(Peter J. Dernbach)律師,偶然在大學法學院就讀期間接觸到中文,感受到其特別之處,好奇心遂逐漸萌芽,後來因緣際會下,認識了Blakemore Foundation──一對在日本執業的資深美國律師夫婦,退休回到家鄉,企圖改善「沒有美國工程師會說日文、律師會說中文」的窘境,所成立的基金會,它提供獎學金,召集不同領域的學生到亞洲國家學習語言,期許他們步入社會後,對於專業領域有所助益。
幸運地獲得了獎學金,來到台大語言中心修讀,起初,璧德完全無法想像「美國的法律環境」與「中文」二者間究竟有什麼連結,如何去結合運用發揮綜效,「畢竟拿著美國的執照,如果在美國打官司,可能一輩子才會遇到一兩個講中文的客戶。」然而,當他主動連絡了一些在台的資深美國律師們,請教取經後,不僅視野更加開闊,也在機緣巧合下相識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文魯彬(Robin Winkler)律師,並受其賞識,榮獲工作機會。
考取了加州律師執照,譚璧德馬上飛來台灣,原先心中打著工作兩年即歸國的算盤,卻在回美執業三年後,於西元2003年再次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原因無他,文魯彬及其他合夥律師成立了新的法律事務所──博仲,且已規劃好完整的願景、理念,期待一同共創理想中的事務所。
受邀帶領智慧財產權團隊的璧德被熱情、人情味擄獲,有顆超愛台灣的心;而案子多半具跨國的性質,與來自各地之團隊成員累積的經驗息息相關,相較於處理美國國內案件,對他來說,此處更存在著一股強烈的使命感。
博仲與 B Corp. 的相遇之旅
成為B型企業絕不是偶然,博仲創設之初,就定義了Triple bottom line(三重基線),希望能夠藉由經營模式,實踐「3C」:提供最好的環境給同仁(Colleagues)、最棒的服務予客戶(Clients)以及最理想的貢獻於社區(Community),如此的想法,與B企的共益概念不謀而合。
「企業的成功,建立在一個更包容、更永續的經濟上」,Business for Good已逐漸是全球運動,也因為有各行各業的企業夥伴們並肩同行,一起努力朝目標邁進,在B企社群之中,互相觀摩、交流,是譚璧德覺得非常珍貴的成長、學習體驗,「就像一群同學讀書,優點一是學得快,二是學得開心!」
博仲內部有設定基本的原則,然在填答BIA(商業影響力評估)的過程,譚璧德及其他經營者發現,許多良好政策、機制仍尚未明文化,沒有直接列在工作規則或者契約上;另外,評量題目也提供一些啟發,讓以往沒有想到的好點子,幫助事務所反思自己到底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完善。
夢幻空中菜園,種蔬種果種童年
屋頂花園可說是事務所的特色之一,起初設計為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境地,種植許多樹木、樹叢、爬藤類植物等,企圖打造多元的生態,然而成效卻不如人意,雖然的確具備隔熱、清淨空氣、固碳功能,上樓造訪的卻多為抽菸的同事。
為了強化同仁間、同仁與土壤的連結,空中花園一步步轉換成菜園,更釋出空間供夥伴認養照護,多數台北市的孩子缺乏機會種菜,但博仲小朋友大部分都在頂樓播過種、澆水、採收果實,「你看到他們要把蘿蔔拔起來前,眼中透露的期待與驚喜,」譚璧德略為激動地說,「如果缺少了環境,童年可能就沒有這樣的體驗,雖然不一定收成豐碩,或者影響到未來作農的志向啦。」
尊重環境,永續未來
法律事務所用紙需求量大,用電、出差交通、垃圾同樣製造了不少碳足跡,博仲每年都會計算加總,然後採取各式措施以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燈泡、冷氣機的汰換,組裝太陽能板供應再生能源(約占20%事務所所需電力),購買碳抵消以彌補商務飛行產生的碳足跡等,「雖然一樣是為大自然盡份心力,我們希望更加在地化」,譚璧德誠摯地表示。
非常重視環保的博仲,在B企好友DOMI綠然引薦下,得知了林務局逐年收回過度開墾、私人破壞的國有土地,釋出給企業認養的造林計畫,剛好符合「在地固碳」的理想,便與之攜手合作,於離公司20公里的新店山區展開造林行動。「我們透過計畫種植了3,555棵樹,儲碳量幾乎平衡事務所所有的碳足跡!」他開心地說,「這僅僅是六、七年的計畫,但是種植成功之後,不僅僅是十年,甚至上百年,樹木都會在那裡呀!」
在地的種種綠色行動,除了實踐事務所的初衷,並在在顯示出璧德與博仲同事對社區、環境及台灣的熱愛和保護。
聆聽員工需求,從廣納心聲起
了解需求、設計流程、執行工作、檢討程序、改善進步等五步驟是博仲處事的模式,「像法律或會計師事務所,其實擅長去知道客戶要什麼,所以能提供超越他們期待的服務。」譚璧德坦言,「然而創造最好的工作環境之重要性,絕不亞於優異的工作本身,因此,我們開始用相同方法來關心同仁、社區。」
公司如何了解並滿足同事們的期待?博仲一向都直接問!法律事務所重視專業,有趣的案件使大家發揮長才,並在研究、處理中自我成長。璧德露出滿滿自信微笑說道:「我們同事都有深厚專業背景,最首要需求就是擁有足夠的案子來協助培養能力!」
另外,不只律師們,公司內助理、譯者、其他職員,非常鼓勵終生學習的博仲,無論是否跟工作有關,一律提供進修補助,「看你是要烹飪,還是健身,什麼都很OK啊!」對於同事各種課程的上課需要,事務所和譚璧德則是舉起雙手大力支持。
著重提倡員工「投資在自己身上」持續進步之餘,經營團隊也歡迎每個人踴躍提出想法,譚璧德舉了八月底與嘉威的運動聯賽為例(參閱第48期嘉威人月刊),「大家想要運動,但是都忙,相聚不容易;後來安排了比賽,也許中午就可以在附近租個場地,同事們一起練球。」他認為活動的舉辦不但激發夥伴們的投入,更有凝聚向心力之效果,實在是一舉數得的好提案。
「其實還有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最核心的觀念是:需求的訊息直接源自於員工。」律師提到博仲每年例行的所務會議,開放全體同仁討論事務所何處仍有待改進?也主動丟出一些大家關心,卻不好意思提出的尷尬議題,在眾人腦力激盪過後,排列出事項的優先順序加以執行。
情感增溫的秘密:最溫暖辦公空間
十四年前,創辦人魯彬律師意識到同事陸續成家,面臨照顧孩子與工作蠟燭兩頭燒的窘境,於是在辦公室旁布置了一個溫馨的育兒空間,讓爸爸媽媽們視線可及小朋友,同時能夠安心做事,「最早來的兩個妹妹,現在都已經是國中的少女呢!」璧德如數家珍地回憶起往事。「原先單純是以家長的福利為出發點,可是後來我發現不止於此,這完全改變其他同事間的關係,」他感性說明,「因為我們真的變成了一個大家庭!」
譚璧德特別感動幾年前媽媽來台灣玩,參與博仲員工旅遊時的所見所聞。當時遊玩的景點位於阿塱壹古道,年長的媽媽因為行走步道較為吃力,於是和其他帶著小朋友的員工們選擇了旭海草原路線,走著走著她驚訝地發覺,原來抱著孩子的不是父母,而是情同親子的「阿姨、叔叔」。
大部分三歲以後的小孩就會從育兒空間「畢業」去上幼稚園,不過下課後,他們仍常常回到休息室,由大姊姊、大哥哥陪伴玩耍或做作業,一邊等待著家長下班。
「我們有個四歲的弟弟特別喜歡一個同事阿姨,」譚璧德興奮地偷偷分享,「前幾天,剛好那位同仁有事早點離開了,弟弟原來超開心的跑過去找她,後來知道後,整個人呈現非常沮喪的樣子!」可愛的模樣不禁令律師無比欣慰彼此培養的情感關係。
別於傳統,願景要有
博仲法律事務所和傳統事務所的宗旨不太相同,譚璧德覺得,「傳統」或許是一般人、經營者熟悉且習慣看到的事務所形態,可是特別不一樣的,是博仲有用心地講出來:「我們到底要共創怎麼樣的公司?」他堅信每一位員工必有可貢獻之處,心目中嚮往的企業即仰賴彼此攜手、參與及打造。
無限責任的行業特性,使得法律事務所常常是最終負責的創辦人或經營者說了算,博仲雖然也如同法律規定,由合夥律師承擔連帶責任,「但是我們認為自己不是什麼都會,或者知道的方法不是最好的,那身為合夥律師的角色,應該向大家講出我的願景是什麼。」
兼聽則明,雙向溝通朝理想同行
同事認同核心價值,並遵循邁向目標的原則,然後為了願景付出,過程絕無法一蹴可幾!具體的作法從面試時就已悄悄展開,律師們藉由溝通理念協助面試者辨別自我追求價值是否相近、吸引適合的夥伴加入;實施開放會議制度,所有同仁都能夠自由參加、接觸所內除客戶相關之全部資訊;定期收集同事們的心聲,報告採行輪流回饋模式,給予在座全體與會人員機會回應或釐清問題,尊重聆聽每一位的建議等。
「你們知道,在法律事務所,開會結束一定有人舉手提問!」譚璧德一句話打破既定印象,「不過永遠是勇於表達的那幾位。後來我們改變,分小組繞一圈發言與線上問卷並行,有趣的現象發生了,平常沒有舉手的同事,也許害怕被挑語病(特別是法律事務所),其實內心本有想問或補充的,於是快速地把握機會發表。」他打趣地問,難道新的模式是在浪費我們時間嗎?然弦外之音即是使大家對於成果產生更深刻歸屬感及參與感的目的。
心態對了,成功就不遠了
「工作與生活融合」於訪談中一直無形地環繞在博仲公司文化裡,譚璧德問我們:「如果現在一個律師生了小孩,那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工作?」「當然會啊!」律師理所當然的語氣接了下去,「我們認為應該會影響,那怎麼辦?面對、支持他呀,投入工作的時間減少很正常」,就把孩子帶來事務所這件事分析,完全不會有負面的排擠效應,他強調,以結果來看,反而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甚至出現預料之外的好處!
上屋頂種種菜,「耽誤」了工作幾分鐘嗎?璧德換個視角回答,離開緊盯螢幕的狀態,放鬆眼睛順便整理思緒,搞不好辦公效率更佳呢!「或許可以量化的利益,躲藏在顯而易見的損失背面。」
自我要求甚高的法律事務所,也經歷過不少挫折及困難,例如屋頂花園、人與人間誤會、意見分歧、成果不如預期,「可我覺得路上的風雨都是正常的過程。」譚璧德保持著良好的心態,「真的要做的話,就要做到卓越,而我們應該接受這些,從中學習,然後繼續往前走。」
採訪花絮
「嘉威很棒耶!」譚璧德大方稱讚,「法律事務所跟會計師事務所類似,面臨的挑戰、機會都很相像,有種好同學的感覺,我們可以互相分享學習,不會孤單寂寞。」語畢話鋒一轉,「另外一個對嘉威的印象是,籃球跟羽毛球很強!」他露出慷慨激昂的表情,故意賣關子,「明年度友誼賽項目是營業秘密!」
月刊小組聽完不禁哄堂大笑,除了欣賞譚璧德、博仲法律事務所治理的種種面向外,更高興擁有如此優秀的夥伴一齊相攜共進啦!期待下一次的正面切磋哦~